
HR面試提問的的三大方面
企業通過面試來判斷求職者是否能勝任公司空缺職位,面試過程中,最主要是需要面試官通過向應聘者問話來快速識別人才。一般來說,面試官問的問題需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來展開:
1.全面性--全面考察應聘者各方面的能力
面試官在面試過程中提問的目的就是要考察求職者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無論最終提出的是哪些問題,以什么方式提出的問題,面試官所要知道的都是應聘者的教育背景,專業技能,工作經驗,職業素養。
一般情況下,判斷人才是否合適,是通過以下方面來參考的
(1)教育背景。教育背景可以反映一個人通過學習所掌握的知識情況。雖然不能完全判斷,但是文憑、學歷或培訓經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知識積累程度和智力水平。
(2)專業技能。指是否能夠順利完成工作的能力,如軟件開發人員的編程能力,財務人員的報表分析額能力,翻譯人員的書寫能力和口語能力等。這些是應聘者勝任工作所需要的專業技能。
(3)工作經驗。工作經驗反映應聘者以往的經歷和長時間積累所掌握的信息和必要的能力。工作經驗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人才是否與職位匹配,而且可以減少企業培訓成本。
(4)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個人素質等方面 。職業素養是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體現的是人才的綜合素養,在工作中敬業,專業。也能夠很好的和同事相處,溝通。
簡歷基本上包含了教育背景,各種證書,工作經驗,但是也有很多東西是無法通過簡歷表現出來的。比如個人溝通能力和工作態度等,需要面試官和求職者溝通以后才能得到一定的結論。所以對于那些無法通過簡歷來了解的信息,就需要面試官通過面試中的提問和回答來解決。
2.真實性--排除求職者的"不誠實因素"
求職者的簡歷是百分百真實的嗎,答案是不。相信有一些求職者為了得到工作而包裝簡歷,更有甚者偽造簡歷,偽造個人學歷信息或者是工作經驗。所以企業招聘需要面試與測試,有些要求比較高 的企業會做背景調查環節。來判斷求職者資料的真實性,排除求職者的“不誠實因素”。
之前就有過人偽造大學學歷,而畢業證上的院長并非當時的院長,當然這種是比較低級的偽造。
為了防止這些不誠實因素的出現,企業很有必要核實求職者簡歷的真假性。
(1)核查教育背景的真實性。可以讓對方介紹一下大學的課程和授課老師。如果應聘者所介紹的教育經歷的虛假的,這些方面很難全面而又邏輯的表達出來。
(2核查工作經驗的真實性。
對于求職者的工作經驗,這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作假的一項內容。可以問下求職者之前職位詳細的工作職責以及與同事相處的事。面對這一問題,如果求職者真有這方面的經驗,可以詳細地說出任職崗位的職責。當然,對于一些有經驗的"面霸"來說,他們即使沒有類似的工作經驗,也會說得非常全面。這時可以問些關于職位的 信息以及和同事的相處,這些方面是比較容易分辨真偽的。
在面試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及時發現虛假信息,這些"假人才"就很難蒙混過關,降低企業受這些不誠實因素影響的風險。
3.補充性--獲取其他能被企業利用的信息
如果求職者的簡歷上有一些附加信息,面試官需要重重視起來,并對其進行觀察提問,面試者會表現出其他除了專業知識以外其他的信息,這些知識有些是能夠為企業所用的,比如求職者的業余愛好、個人特長、對于行業的看法,競爭對手的信息等。通過分析這些問題的答案,經常會有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以上三個方面,是我們所有面試提問的出發點,也是在面試提問每一位應聘者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