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獵頭知識
“獵頭”并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作為一名“獵頭”,對目標人才的考察主要在三方面:從業經驗與企業需求、人格能力、教育文化背景。“獵頭”對人選進行判斷,既有經驗的感覺成分,也離不開技術手段的測評,如人才數量分析能力測試、邏輯推理能力測試、敏感性與溝通能力測試等。不同行業、職業對人才的能力要求不一樣。
進行這些測試需要一天,分析整理出測試報告大概需一個星期。完成一個推薦過程大概要1至3個月。
現實情況有時會更加復雜,因為“獵頭”需要做人的工作。“重要的是能夠與人才共同分析利弊得失”。有一家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委托卓眾獵頭公司尋求銷售人才。獵頭物色了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但在聯系之初,候選人對跳槽非常不屑,因為他當前事業發展不錯,又正在夏威夷度假。獵頭不斷地與他溝通,打電話、面談,分析各種問題與可能性,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候選人終于決心尋求新的機會。
什么樣的人能夠成為好“獵頭”?卓眾資深獵頭顧問于女士認為應有很強的親和力、溝通能力,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此外,不能偏激,不偏激才能比較全面地看問題。
“獵頭”中魚龍混雜,行業的規范于個人、于社會都有益處
過去,深圳僅有幾家獵頭公司,目前已經發展到上百家。與此同時,不斷有獵頭公司迅速冒出,也有一些黯然消退。于小姐評價說,由于對獵頭公司缺乏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明確規定,管理上也沒有實際的約束,因此整個獵頭服務業魚龍混雜。從規范的角度來說,“獵頭”還是一個真正的新職業。
“獵頭公司要做大很難。人才不是產品,不能復制,每一次項目都是重新開始,單個完成。另外,國內獵頭業的發展還缺少規范性。例如,在國外,每完成一步調查分析,企業要支付相應費用,但在國內,除了預先收取訂金,只有推薦成功才能拿到全部費用。”
那為何還要繼續做“獵頭”?于小姐解釋說:自己從業多年,在這個行業有一定的能力;此外,在與中高級人才的頻繁接觸中可以學習許多新知識,生活過得很充實;而對社會來說,促進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是有價值的事業,“獵頭”可以讓各種人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返回 2015-12-31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73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