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層經理:如何演好你的四大角色?
人生是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是演員,只是角色不同罷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成功,是否到位,直接關系著你個人人生的成功與否。現實中往往有些人不是沒有能力,也不是不努力,可就是與成功無緣,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角色意識。
以一名企業中層主管為例,手下管理著10多名員工,那么這名中層主管在工作中總是擔任著管理者、領導者、被管理者、被領導者這四種角色。如果這位主管要想出類拔萃,那他就必須同時把這四種角色扮演好,缺一不可。
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
作為一名主管,他的首要任務就是把員工管理好,把方方面面的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從而維持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否則,連正常工作都維持不了的主管就肯定不是合格的主管,也就是說他沒有演好管理者的角色。
扮演好“領導者”的角色
何謂領導?毛主席講過一句話:“出主意,想辦法。”這話說得非常通俗易懂。其實領導和管理是相對而言的,如果說管理是為了組織規范有序,那么領導就是要使組織活躍起來,從規范狀態變為激發和運動狀態;如果說管理是為了組織維持日常工作正常運轉,那么領導就是讓組織不斷創新、不斷超越。
管理工作和領導工作相結合,就是保證組織正常運轉的前提下,通過領導者的領導力來改變原有工作程序中不合理的地方,使工作的程序、組織結構、人員組合發生質的改變,從而產生乘法效應:通過領導者的領導力來調整每一名員工的精神狀態,讓其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下工作,從而達到使員工積極發揮潛能、主動張揚個性和彰顯智慧的目的,不僅提高日常工作效率,而且提高日常工作的品質。
現實工作中,一個部門負責人,往往有這樣的情況:性格四平八穩,管理的部門以不出亂子為最高準則,結果是工作上挑不出什么毛病,可就是沒有起色,沒什么突出的特色和優勢。長期下去,員工也都習以為常了,也都安于現狀了,認為目前的平平穩穩就很好。
若有一位員工提出點不同的建議和主張,即使領導不說什么,周圍的員工也好心相勸。一個組織若形成這樣的氛圍,遲早會遭淘汰的,因為這樣的組織把人的創造性壓抑了,組織也就沒有活力、停滯不前了。
而社會在前進,市場環境在發生變化,一個不變的組織能在這日新月異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否則最多也只是維持現狀。所以,一個缺乏領導角色意識的經理人是不稱職的。
作為一名部門領導,即使是一個小小的主管,哪怕只領導幾個人,也必須要有領導的角色意識,要與時俱進,超時前進,否則還是及早退出領導崗位,純粹做一個被領導者的角色。
扮演好“被管理者”的角色
一個主管或部門經理,往往有這樣的情況:把本部門工作做得很好,既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又是一個出色的領導者,然而他就是與其他平級的管理部門關系緊張。其原因就是缺乏被管理者的角色意識,或者說他自己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一個被管理者。這是十分危險的。
一個組織之所以運轉正常,就在于有不同部門的協調支持,就像一個封閉的自行車鏈條一樣,缺任何一個鏈環,自行車都不可能正常轉動起來。如果有一個部門的負責人不服管,那么整個組織如何正常運轉?如果多個部門負責人不服管,那么整個組織就癱瘓了。所以作為一個部門負責人,都應接受管理,扮演一個成功的被管理者角色。
實際工作中,有些人可能扮演管理者和領導者時角色意識很到位,但往往沒有被管理者的意識,即使接受了他人的管理也不情愿。因為在這部分人的意識當中,認為被管理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尤其自己在下屬面前接受他人的管理感覺面子上過不去,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能大不能小,(這種人)吃不開。”
其實,這種人就是缺乏角色意識,自己在面對管理者時就是一名被管理者。作為一名被管理者不接受管理豈不是不正常的嗎?你在違犯組織制度,打破組織的游戲規則,意味著要動亂,這難道還不危險嗎?這樣的部門負責人,此時應設身處地地想一想,當你在按規章制度管理他人時,他人不服管,你會是什么心情,你會怎么想?你會首先意識到,此規矩要破了,他人就會跟著效仿,規章制度將變成一紙空文,組織就會混亂。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當中,往往是越重要的管理部門負責人,其被管理的角色意識越差越是功勞大的部門負責人,越容易居功自傲,總想超越被管理者的角色;越是權力大、級別高的經理人,越容易在有意無意間忽略了自己被管理的角色。
其實越是權力重、級別高的經理人,越要注意要有被管理的意識,因為這時一般的管理者是不敢貿然去碰高一級領導的,如果自己再不自覺,又沒有角色意識,那問題可就大了。
如果高一級有特權,就很快會傳染給相關部門和相關負責人,他們自己會主動給自己授予特權,這樣組織的規章制度就成了橡皮筋兒,根本不起作用了。而制度面前人人不平等,大多數人的氣兒就會不順,就會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員工的積極性。
作為最高權力的領導者是最不希望這樣的,可這又是誰造成的呢?這就叫作繭自縛。怎么辦?解鈴還需系鈴人,如果你是一位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如果你是想把自己的組織打造成一流品牌的人,如果你想使你的屬下個個都是精兵強將,那么就請你培養起自己被管理的意識。
扮演好“被領導者”的角色
工作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有的部門負責人有很好的群眾基礎,也就是說,不但本部門的人說他好、擁護他,即使周圍的人也說他不錯,可為什么他就是升不到更高一級的領導崗位上呢?因為在領導的眼里他不是好干部。
而原因就在于他缺乏被領導的意識,他可能愿意接受同級別部門的管理,但不愿接受上級領導者的領導,不僅不認為這是“犯上”,而且還向下屬和同級別的人炫耀自己的勇氣,因此他得到了群眾的擁護,受到了同級別的同事的稱贊,同時,他也氣壞了領導。試想,這樣的人誰敢重用?哪一個領導愿意重用?
也許大家會說:“領導都愿用順手驢。”其實這錯兒不在領導,而在下屬。作為下屬,考慮問題由于角度的不同,信息的不對稱,他不可能完全和領導一致,不會有領導那么全面。因此,當領導做出決策時,作為下屬最好是愉快地貫徹執行,把領導交給的任務保質保量地完成。
作為領導,采取點手段和藝術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是再正常不過了,作為下屬,這時應該是主動配合領導把自己的積極性主動發揮出來,并帶領自己的下屬一同發揮出積極性來,而不應該是“少給我玩兒這一套,這點把戲我還看不出來?咱才不上他的當呢”,甚至公然揭穿領導的“把戲”。
本來領導的一片苦心,就這樣給攪和得難以收場,大煞風景。試想,這樣的下屬,我想恐怕沒有一位正常的領導愿用。領導就是要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需要大家精誠團結,無論是下命令、采取領導藝術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都是為了組織目標的實現。
作為下屬自然而然地要執行決策和命令,接受領導的調動藝術。即使自己“識破”了領導的領導藝術,也不要自作聰明,張揚出去。而且作為下屬,還應該主動地猜測領導的領導藝術背后的真正用意,并主動向領導的用意方向去努力。只有這樣,領導的領導藝術潛能才會發揮到極致。只有這樣做,作為下屬,你的被領導的角色才會扮演到位。
演員就是要演好角色。一名中層經理人,要演好自己的四種角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一件難事,關鍵是是否有這四種角色意識。有了這種前提,余下的就是能力問題了。
深圳卓眾獵頭是獵頭公司中的佼佼者,具有100多萬人的高級人才庫,您企業人才解決方案的理想伙伴!400-0888-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