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發布“硬核”措施,著力培養四類數字人才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在北京新聞辦今天召開的發布會上,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荀連忠提到,北京將加強數字領域重點人才隊伍建設,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核心,著力培養數字戰略科學家、數字領軍人才、數字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
今天,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9部門共同發布《北京市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出臺16條“硬核”措施,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扎實開展數字領域重點人才隊伍、培育平臺、發展機制和組織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數字人才自主創新能力,增加數字人才有效供給,形成數字人才集聚效應,為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針對數字戰略科學家梯隊建設,荀連忠提到了“三個一批”措施,即引進一批海外高層次數字人才、支持一批留學回國數字人才創新創業、組織一批海外高層次數字人才回國服務,發現和培養戰略科學家,形成成長梯隊,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解決突破“卡脖子”難關。
同時,北京將支持數字領軍人才成長,鼓勵各單位設立首席數據官。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唐建國介紹,北京將繼續深化首席數據官培訓,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培養更多具備國際視野和實戰能力的企業首席數據官。
唐建國還提到,北京將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做好海外高層次數字人才和卓越人才服務,吸引更多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命科學、工業軟件等領域人才匯聚北京。同時,支持完善人才引進政策體系,為集成電路、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航空航天、高端儀器設備等數字經濟重點領域相關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人才提供更加優厚的待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北京市教委二級巡視員楊江林介紹,在數字領域學科專業建設方面,北京鼓勵高校結合本校優勢特色,優化調整學科專業設置,積極開展數字經濟領域專業人才培養,支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聯合大學新增設“數字經濟”專業,繼續推進相關高校做好數字經濟相關專業建設。
楊江林還提到,北京市印發《關于深化高校專業課程改革提高大學生人工智能素養能力的意見》,面向市屬公辦本科高校全覆蓋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提高北京市不同類型專業大學生的人工智能素養,加大數字領域人才培養力度。
此外,北京市引導職業學校緊密對接首都功能定位和高精尖產業需求,發展以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新興專業。2024年,北京職業教育新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工業互聯網應用、區塊鏈技術應用等數字技能相關專業22個。目前,高職數字技能相關專業布點137個,約占總數的21.1%;中職數字技能相關專業布點109個,約占總數的19.1%。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73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