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社工人才培育 激發基層社會治理內生動力
社會工作者扎根鄉鎮(街道)、駐點村居,能夠有效發揮社會工作貼近群眾的優勢,入門入戶提供面對面專業服務,有效將為民服務沉在基層、落到一線,打通了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近年來,社會工作在促進社會和諧、創新社會治理、改善基本民生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不斷深化社會工作的深度,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關鍵在于加快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要夯實保障支撐,創優社工人才環境
堅持把社會工作作為重要抓手,著力打造有人管事、有場所做事、有資金辦事的“三有”社會工作人才發展格局。一是健全推動機制。把社工人才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建立健全領導體制,明確成員單位職責,健全完善統籌協調、議事研究、督促落實機制,推動跨部門、多領域社會工作發展。出臺社工人才發展規劃,助推基層治理現代化。二是推進陣地建設。推行社工站組織規范化、設施標準化、人員專業化、服務精準化、活動常態化、項目品牌化的“六化”建設。三是強化資金保障。將社會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加大資金投入,建立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機制,加大對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支持。鼓勵、支持、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社會工作服務領域,形成財政資金、社會資金等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要加大培育力度,壯大社工人才隊伍
引導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社會工作不僅有人做,還有專業的人做。一是強化培訓教育。實施社會工作人才高質量發展“十百千萬”工程,重點加快信訪、教育、醫療、老年人、兒童關愛、社會救助、禁毒、婦女權益保障、殘疾人、應急救援等10個重點領域社工人才的建設,充分發揮高校培養人才的作用,推進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發展。二是強化專崗設置。在民政部門事業單位、退役軍人、社區矯正、醫療衛生等機構設置社會工作崗位。同時,鼓勵慈善組織、社會服務類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以及企業結合自身需求與特點,開發社會工作專業崗位,吸納社會工作人才。三是強化激勵支持。建立健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薪酬保障機制,切實提高基層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薪酬待遇水平;明確事業單位持證社工專技人才,可以聘用(任)相應級別專業技術職務;建立持證社工獎勵制度,推動落實社區社會工作崗位津貼,每月給予相應的補貼。評選優秀社工人才,對優秀人才予以獎勵表彰。四是強化宣傳推廣。進一步加大社會工作宣傳力度,做好對社會工作優秀人物、先進事跡、典型經驗、品牌項目的宣傳推介,促使社會各界更加了解、認同、支持社會工作,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成長發展、實現價值營造有利環境。
要聚焦基層舞臺,彰顯社工人才作為
發揮社會工作人才專業作用,有效助力基層治理、鄉村振興、改善基本民生。一是助力基層治理。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聯動機制,為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參與社區治理提供平臺渠道,推動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聯動協作模式發展。充分發揮社會工作人才在組織策劃、項目運作、資源鏈接等方面優勢,圍繞基層治理難點痛點,以民主議事協商、矛盾化解為重點,以居民需求為導向設計社會工作服務項目。二是助力鄉村振興。充分發揮社會工作人才在就業幫扶、培育生產性合作社組織和社區服務類組織、推進鄉村教育及文化建設、營造村莊良好生態宜居等方面的優勢作用。對重點地區選派和培育社會工作人才,有針對性地幫扶困難群眾,鏈接社會資源,發展村集體經濟。三是改善基本民生。依托社工站,開展專項行動,有效融合慈善組織、志愿服務隊伍等多元服務力量,重點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空巢老人、農村“三留守”人員、困境兒童、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特殊群體提供親情陪伴、生活照料、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等關愛服務,實現社會工作服務有溫度、覆蓋有廣度、保障有力度。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73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