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縣“組合拳”構建人才“強磁場”
今年以來,云縣全方位發力,不斷釋放出愛才敬才、重才用才的強烈信號,讓更多“千里馬”為云縣實現風清氣正、政通人和、經濟發展“三個目標”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積極加強急需緊缺人才引育,做好“興滇英才支持計劃”個人專項、團隊專項等申報工作。強化重點產業人才支撐,通過“揭榜引才”等方式,幫助企業精準引進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深入實施云縣人才招引三年行動計劃,鼓勵學校、醫院等用人單位到人才集中城市、重點高校院所開展人才“組團式”招引。持續推進青年人才儲備工作,做好公務員、選調生、事業人員招錄工作。加大對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的柔性引進力度,通過顧問指導、項目合作、技術入股等方式,不拘一格引進更多“候鳥型人才”,在高層次人才引進上破題見效。優化提升“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結合實際引聘鄉村CEO,整合提升基層人才對口培養計劃,實施“頭雁”隊伍培養和“歸雁”回引為一體的“雙雁”工程,大力實施“鄉土人才”傳幫帶培育。實施云縣籍人才暖心回流工程,靶向吸引云縣籍優秀人才回云返云創新創業。探索建立常態化“雙招雙引”機制,推深做實“招商引智聚才”工程,將招商與引才統籌推進。
將各種優惠政策疊加在一起,激活人才發展“一池春水”,著力營造“留才為本”社會氛圍,為人才心無旁騖潛心致力創造提供條件。落實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制度、高層次人才流動報告制度,及時掌握高層次人才思想和工作情況,切實幫助人才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落實《云南省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容錯免責實施辦法(試行)》,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強化人才發展資金保障,認真做好省級、市級、縣級各類人才專項資金、特殊生活補貼等經費核實、發放,持續提高人才工作經費保障能力和水平,著力構建支撐有力、系統完備、運行高效的人才工作財政服務保障體系。探索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做好精細化人才服務,營造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良好環境。深化滬滇協作,強化定點幫扶,完善區域人才交流合作機制,抓住與“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契機,持續加強與上海市崇明區、華南理工大學等人才協作。探索實施“人才貸”“人才投”“人才保”等金融服務人才創新項目。開展人才工作示范創建,積極培樹先進典型,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氛圍。
完善黨委統一領導人才工作,加強系統謀劃、統籌協調、把關定向。認真執行《云縣人才工作督查督辦實施細則(試行)》,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點任務承擔單位,綜合采取定期督辦、專項督辦、專門提醒、通報典型等方式,及時掌握人才工作情況,提高人才服務、管理水平。加大人才工作調查研究力度,舉辦全縣人才工作者培訓班,提高人才工作者發現問題、破解難題能力,推動全縣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人才支撐工程,加強少數民族人才、黨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持續培育壯大新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民族語言文字”雙語雙文實用型人才隊伍。落實《臨滄市億元企業成長服務行動方案》《臨滄市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十八條措施》,不斷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制定《云縣2024年人才工作要點》,以“三法三化”方式明確具體目標任務,形成責任分解清單,統分結合、上下聯動、整體推進人才工作。健全完善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會議機制,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和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聽取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安排部署重點任務,不定期召開協調會、推進會,及時研究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高效有力推進人才工作。將人才工作情況作為領導班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重要內容,形成齊抓共管人才新局面。(熊志平)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73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