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縣:讓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
涉縣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結合當地實際,探索建立“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工作機制,讓人才充分釋放發展活力,賦能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為解決縣域企業招引人才渠道不暢、信息滯后、政策吸引力不足等難題,涉縣在全縣企業、鄉鎮開展崗位人才征集活動,將崗位需求逐個研判、分類梳理、建立底賬,掌握企業人才需求。建立以德、識、能、績為考核內容的評價體系,注重德才兼備,突出崗位實績,做到人才評價“問行家、問專家、問大家”。緊盯中藥材、林果種植、化工等產業發展需求,對接高校相關領域專家人才,依托各鄉鎮、企業建立人才實踐基地,吸引專家技術人才來涉進行學習實踐和技術指導。同時,與部分高校分層分類建立引才合作對接機制,暢通持續聚才的源頭活水,加速地校合作成果轉化。截至今年4月中旬,已同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7所高校146名專家人才進行合作,引進82名研究生,建立7個人才實踐基地、10家“碩士家庭農場”、1家科技小院。
縣委、縣政府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協調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校外實踐基地所在鄉鎮和企業,劃撥100余萬元改建王金莊紅土場小學,新建人才公寓和研究室,為來涉縣人才提供食宿、實踐場地。探索政府引領、“基地+學校+協會”合作方式,組織81名政治素質好、熟悉農業工作的干部及村民,成立王金莊旱作梯田保護與利用協會,向高校人才提供項目融資、種子普查、信息整理等服務238次。立足企事業單位用人需求和人才的工作、生活需求,涉縣聯合企業、學校、住建等部門,充分考慮通勤等因素,建立人才公寓13所。企業技術人才可憑借科研成果直接參加職稱評審,2023年共幫助23人通過初級考核認定,19人通過中高級職稱評審;征集全縣140家商家組建“人才服務聯盟”,為人才提供消費優惠服務。
依托河北農業大學、河北省中藥材創新團隊等技術單位,聘請知名專家開展“柴胡玉米地套種技術”“柴胡割薹增產技術”等11項專業技術示范推廣。以“人才實踐基地”“碩士家庭農場”為平臺,依據來涉人才專業類別、技術水平,開展“一團隊一鄉鎮、一人才一基地、一季度一培訓”精準幫扶,推動機械化栽培、規模化生產、產學研銷一體化等方面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同時,將生產基地作為高等院校的試驗田和技術傳播大課堂,實施基層農業技術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加大年輕骨干人才培訓力度,對聯合體成員及帶動的農戶免費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咨詢服務。截至今年4月,已累計開展培訓8期,培訓技術骨干320名,輻射帶動農民5000余人。
涉縣將人才與土地、勞動力、資本、管理、信息、技術等生產要素有機鏈接,實現要素優化配置,變“論資排輩”為“以才為先”,舉行高層次人才座談會,選拔優秀的人才到重要崗位工作,培育當地農林業、化工等專業技術人才726人,“土專家”“田秀才”、種植能手、致富帶頭人84人。樹立更加開放的人才觀,實行“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政策,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涌現出填補縣域“經橈動脈腦血管造影術”技術空白的樊錦標,致力于王金莊旱作石堰梯田種子銀行建設、并作為代表之一參加聯合國授牌儀式的尹翠霞等各領域優秀人才154人。
來源:河北《共產黨員》雜志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73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