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政校企聯動打造技能人才盛會 暢通質量就業通道
羊城晚報訊 記者周聰、通訊員粵仁宣報道:這是一場群英薈萃的產業人才盛會,匯聚新質生產力澎湃動力;這是一次企業與技能人才“雙向奔赴”的時代之約,激發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5月30日,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在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江高校區舉行“新質生產力發展與產業人才培養合作交流會暨智能制造產教評技能人才雙選會”。
聚焦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人才
本次“新質生產力發展與產業人才培養合作交流會”,聚焦培養更多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近年來,廣東技工院校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引進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龍頭企業的智能制造工程人才認證體系,有效匯集企校雙方優勢,打造領先的高端裝備制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加快培養符合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需求的高技能智能制造人才,助力廣東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高地。
“近年來我省結構性就業矛盾日益凸顯,一些領域存在‘有活沒人干’、‘有人沒活干’的人力資源供需不匹配這一結構性就業矛盾。” 廣東省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專家陳孟鋒表示,為破解企業用人之困、院校學生就業之困、青年學技能之困,產教評以“三方九出八共”,推動產業鏈、人才鏈、教育鏈、政策鏈的有機融合發展。
對此,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廣東西總經理鄺敏杰十分認同,他表示:“以崗位+培養創新的方式精準培養產業人才,破解企業招工難、穩工難、技能提升難、精準匹配難的問題,有效地解決了企業人效低、員工忠誠度低、企業人力資源應變能力低、協同能力低的難題,服務廣東新制造、新服務等新質生產力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廣東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校企協同合作,推進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建設,推行“崗位+培養”學徒就業新形式,綜合運用培養、使用、評價等政策措施,鼓勵優質企業參與培育“新工匠”,構建華為、比亞迪等63家優質企業作為鏈主的“產教評”融合發展技能生態,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匹配度,實現從教學合作到產教融合再到產業賦能的不斷提升,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的技能人才。
產教評推出各項措施,為勞動者提供初次就業、穩定就業、高質量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全周期的服務。
在現場,西門子公司與廣東省嶺南工商第一技師學院等5家技師學院簽訂校企合作協議。西門子公司向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等8所技師學院授予“西門子智能制造工程人才認證授權證書”。
據悉,廣東省技工院校在校生近66萬人,占全國1/7,建有全國最大規模的現代技工教育體系。廣東充分發揮技能人才的人力資源優勢,積極推動校企深度融合育才,發改、教育、工信、人社等部門緊密合作,優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機制,支持建設、培育廣東省13個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和1200多家省級產教融合試點企業;省人社部門攜手西門子等龍頭企業加快推動廣東人才培養的標準化、精準化、國際化,推動全省技工院校與1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及國內800多家大型企業合作,8個技工教育聯盟(集團)入選人社部確定的全國技工教育聯盟(集團)建設院校名單。
供需對接搭平臺,暢通質量就業通道
在活動現場,除了簽約交流外,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舉辦 “智能制造產教評技能人才雙選會暨西門子鏈群企業校園招聘活動”。
101家智能制造企業現場攬才,“線上+線下”提供超2000個崗位,面向智能制造類專業學生精準招聘,推動“人”“崗”精準匹配。
“這次雙選會不僅僅是一個求職的機會,更是一個尋找人生舞臺的機會。我在這里順利找到了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待遇比較符合我的預期。”來自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小鄧通過此次招聘會找到了心儀的工作。
在雙選會現場,不少招聘企業人事經理表示,“這次招聘會是企業尋找人才的良機。我們招到了不少優秀的學生,這些學生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培養,獲得了西門子認證的證書,我們企業十分認可,這些學生到企業后將能很快適應崗位,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新動力。”
據悉,近5年,技工院校培養超百萬技能人才,有力促進廣東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目前,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1979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達690萬人,正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73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