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員工在瞎忙?
許多中小型成長企業往往有這樣的怪現象出現:企業內幾乎每個人都忙不過來,但就是整體效率低下!而且也很難找出原因,不知該如何改善。這是為什么呢,應該怎么做呢?
一、流程不完善
流程是企業日常運營的基礎,效率低下,首先應檢查:企業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簡潔和高效,能否有改進的地方,改進的可能性有多大。
許多企業都在優化、再造流程,那么流程上究竟流的是什么呢?概括起來有四方面:一是物流,二是信息流,三是現金流,四是文化流——流程上流的是企業的個性和特色,也就是企業文化。
二、制度不支持
如果流程沒有什么問題,就檢查管理制度是否真的支持流程及流動的內容,制度是否充分尊重人文情懷:過于嚴格了,大家會變著法子鉆制度的漏洞,甚至集體對抗制度;過于寬松了,約束力又不夠。
如果說,流程是水的話,那么制度就是流水的管線。如果管子不嚴密,管子粗細搭配不合理,或管子根本沒有對接起來,那么將直接影響系統流水。此外,還應關注流程上流的內容是否正確,內容是否為亂流?
三、監管不到位
即便企業有很好的流程和管理制度,但如監管不力,或監管不到位,或監管越位,或監管手段落后,或監管人員素質有問題,甚或組織架構太復雜,都會大大降低整個系統的運營效率。
流程和制度都是固化的,而監管是靈活的,監管必須按原則辦事。如果監管者辦事不公,會極大降低人們對流程和制度的忠誠;如監管者素質低下,根本不懂得如何監管,那么勢必會監管無力,導致不知道大家都在忙什么。
四、技術不匹配
管理手段落后會極大限制企業的管理效率,尤其是制造業里最明顯。技術手段太超前了,也會限制企業內部的工作效率。這是因為企業環境不支持設備的運作,影響設備正常工作能量的發揮。因此,可能放著高級設備反而用不上,或用時又發揮不出其應有的效率,而且在與其它流程環節對接時提高了工作成本,自然也會降低工作效率。
同時,管理技術手段不僅要與企業的實際環境相適應,而且應與企業的外部環境相適應。如果企業內部的局部工作效率高,但與之對接的外部環境的工作效率低,大家就只能處在無休止地無奈等待之中,必然工作效率也會隨之降下來。
五、員工素質不高
卓眾獵頭認為,員工的職業素質在極大地決定著工作效率,員工的職業素質就是整體員工的職業品質。
一個質地很好的員工,其工作效率可能是一般員工的兩倍、3倍、甚至10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工作質量不一樣。
六、主管能力有限
盡管大家都十分忙,但由于高級管理人員能力有限,不具備戰略上布局謀篇,不會在戰術上指揮調度協調,更不能很好地識人、用人,不能有效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不能夠做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所以造成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用很優秀的士兵打錯誤的戰斗,失敗肯定是必然的。
七、文化導向有誤
企業文化的導向也影響著企業整體的效率,如果企業鼓勵個人英雄主義,不注意培養團隊意識和協同作戰能力,那么盡管每個人都想當英雄,每個人都很忙,但是大家沒有養成協同作戰的意識和習慣,個人、部門之間存在著邊界高墻,效率也高不了。
八、企業戰略有問題
作為一個企業,最怕的也是入錯行,也就是戰略規劃錯誤,這是絕對致命的錯誤。企業現有的資源不支持企業開拓某一領域,而企業的戰略制定者自認為可以,結果誤進某一行業。這樣的話,無論員工多忙,都無法產生客觀的效益,累死也夠不著。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73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