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職場人漸漸成為心臟病的新寵?我國每年有超50萬人因此猝死

近些年來心臟病的發病率逐年攀升,說起心臟病,總是談其色變,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全球頭號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數,超過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流感、肺炎、車禍、HIV、槍支案件和家庭火災致死人數的總和。
心臟病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危害著健康,我國每年有超過50萬人因心臟病猝死。
大家是知道它的危害的,但是臨床發現就醫的大部分病情已經非常的嚴重,這個時候就醫,往往就耽誤了病情。
職場中很多的年輕人,認為自己年輕,就忽視心臟病的威脅,其實心臟病早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職場人也成了心臟病的常客。
專家表示:心臟病好發于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以后的女性,現在35歲以下的職場男性也成為心臟病發作的重災區。
我們知道,心臟是我們人體的動力源泉,它的停止意味著生命的終止,它需要晝夜不停的工作來維持人體對于氧氣和營養的需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的職場人士都需要超負荷工作。過勞死的大部分的誘因基本都是心臟病。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突然死亡。
哪些人容易引起心臟病?
肥胖并未增加心肌梗死或過早死亡的風險,但確實增加了糖尿病風險
首先要說的就是肥胖的人,雖然肥胖和心臟病之間沒有絕對的因果關系,但肯定有一定的相關性,因為肥胖是引發高血壓的重要誘因,臨床觀察,肥胖患者患高血壓的概率是正常人的一倍還多。
并且肥胖患者往往脂質代謝紊亂,容易引起高脂血癥,導致冠狀動脈硬化,使得心臟供血不足。
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臟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在心內科的門診中,但凡診斷為冠心病等心臟病時,醫生總是問患者有沒有糖尿病、高血壓,因為70%以上的心臟病患者都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長期高血糖,特別是血糖波動過大,對血管的刺激性非常大,將造成血管內皮的損傷,損傷發生后即會形成破損,這些破損會在血管內壁堆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更有很大的可能性脫落,形成栓塞,栓子阻塞冠狀動脈將導致供血不足,嚴重者需要搭橋。
再一個是吸煙,吸煙對心血管病危害是很大的。據研究表明吸煙者的冠心病、高血壓病、腦血管病及周圍血管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不吸煙者。吸煙會引起血管收縮或痙攣,讓血壓升高,里面含有的尼古丁夠導致身體腎上腺素和甲狀腺素的分泌增多,從而導致心跳加快。這些都能導致心臟病的發生。
哪些習慣容易引起心臟病?
很多人起床不是自然醒的,往往都是被一陣急切的鬧鈴聲驚醒,然后起床穿衣洗漱一氣呵成。突然猛起床會造成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壓急速上升,心跳加快,極易誘發心臟病發生。
在國內的一線城市上班每天早上免不了的就是擠公交、地鐵,人的情緒也就比較煩躁,不良情緒也會爆發,這會導致心臟負擔增加,讓心臟病發作危險增加3倍。
職場應酬、同事聚會成為了職場人士必要的社交活動。那么酒肉就是必需品,多項研究表明,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栓危險變大。
如果你有這些癥狀是心臟發出的求救信號。
1、上樓時比以前或比別人容易出現心悸和氣急。突然出現一陣心悸、頭暈、眼前發黑,有要跌倒的感覺。不要把這些因素歸咎于血糖低。
2、熟睡或做惡夢過程中突然驚醒,感到心悸、胸悶、呼吸不暢 ,需要坐起來一會兒才好轉。
3、在公共場所中,容易感到胸悶、呼吸不暢和空氣不夠。
4、晚間睡覺枕頭低時感到呼吸困難,需要高枕而睡。
長期以來,大家對待心臟病的病號都非常小心:臥床靜養,能不動就不動,這樣才能更快的恢復。
但事實恰恰相反。靜臥可能會導致肺部感染、下肢血栓、肌肉萎縮、功能退化等問題,讓病情反復發作、甚至越來越嚴重。
不恰當地“休息”或臥床,反而讓心臟和身體機能得不到鍛煉,功能衰減,嚴重影響康復和生活質量。
運動必須有“方”:心臟病患者畢竟不同于普通健康人群,運動須有“方”,這個“方”就是專業醫生的運動處方!所以,心臟病患者或家屬應該特別注意:
1.心臟病患者的運動治療如同吃藥一樣,必須按運動處方進行。
什么樣的運動有益?哪種運動不能做?都需要遵從醫生的處方。
2.運動強度必須要有“度”才有治療作用。運動過度有風險,運動量過小則達不到治療效果。
研究表明:運動量的大小是因人而異的(如同用藥劑量存在個體差異一樣),取決于個體的病情、體能狀況、工作性質和日常運動鍛煉情況等。
3.心臟病患者的運動必須在專業醫生的監測指導下進行。
醫生會通過全面的身體檢查和運動測試,針對每個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個體化的運動治療方案,并對患者在進行運動康復時的身體狀況進行及時監測,以到最佳的運動治療效果,及避免風險。
(原標題:為何職場人漸漸成為心臟病的新寵?我國每年有超50萬人因此猝死)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
簡歷投遞郵箱:zhuozhong@zzhr.net.cn
獵頭公司:http://www.netschina.com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7363號